他躺在床上,感觉自己像一滩被阳光晒干的海水,只剩下盐的结晶,在记忆的沙滩上闪着微光。窗外的蝉鸣很远,像是隔着一个夏天。他知道,这是最后一天了。

这场漫长的暑假,终于要结束了。

他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假期开始的那个下午。他还是个光着脚在田埂上奔跑的男孩,手里攥着一张揉得皱巴巴的人生通知单,上面只写着“尽情玩耍”四个大字。他信了,于是拼命地玩。他追过蝴蝶,也追过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他在夏夜的池塘里捞过月亮,也在人生的河流里呛过几口浑水。

暑假作业是什么时候发下来的?他记不清了。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开始,那些题目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他人生的各个角落。

有一道题是关于“理想”。他年轻时龙飞凤舞地写下好几页,梦想成为天文学家、航海家、诗人。后来,为了生计,他在一个逼仄的格子间里修改了半辈子合同,把那些答案划掉了。如今,纸页泛黄,最初的笔迹反而比修改过后的部分更加清晰。他想,这道题大概是做错了,但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还有一道题是关于“爱”。这道题很难,他做了一辈子。他曾笨拙地抄写别人的答案,也曾固执地用自己独创的公式去解,结果常常是把自己绕进去。他和她争吵,和解,在无数个平淡的日子里,为对方递过一杯水,掖好一个被角。直到她的“暑假”提前结束,他才在泪眼模糊中明白,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写下的每一个笔画,无论对错,都已是过程本身。现在,他床头还放着她的照片,照片里的她笑得像暑假里最甜的西瓜。他觉得,这道题,他或许算及格了。

最厚的一本作业是“生活”。里面全是琐碎的应用题。如何用三个铜板买到四个人的快乐,如何在暴雨中修复漏水的屋顶,如何在失去和获得之间保持平衡。他做得磕磕绊绊,卷面涂涂改改,算不上优秀,但总归是填满了。那些油渍、泪痕、汗迹,都成了独一无二的解题步骤。

他慢慢转动眼球,环视这个房间。墙上的挂钟,指针像是被暑热黏住了,走得特别慢。他想起来了,小时候,总是在假期的最后一天疯狂地补作业。一边哭,一边在台灯下奋笔疾书,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可现在,当老师真的要来收卷时,他反倒不慌了。

他发现,那些未完成的题目——比如一次承诺了却未能成行的旅行,一句酝酿许久却始终未说出口的道歉——好像也没那么刺眼了。空白就空白吧,或许一份没写满的答卷,才更像一个真实的假期。谁的暑假,又是完美无缺的呢?

蝉声渐渐弱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晚风拂过窗帘的沙沙声,像老师在催促,又像母亲在床边的轻柔哼唱。

他闭上眼睛,感觉自己不再是那具干涸的身体,而是回到了童年的那个午后。他刚刚睡醒,脸上还带着草席的印子,空气里满是阳光和青草的味道。他要去完成暑假里最重要的一件事——好好地、心满意足地,再睡一个回笼觉。

这一次,他知道,不会再有开学的铃声将他吵醒了。


外一篇

他想,这大概就是人生暑假的最后一天了。

空调的冷风安静地拂过签约室,将窗外八月底的残暑隔绝开来。那份薄薄几页的劳动合同,正散发着打印纸和油墨特有的、干燥而陌生的气味。他握着笔,悬在签名栏的上方,迟迟没有落下。这不是犹豫,而是一种近乎庄重的告别仪式。他正在告别自己的暑假,最后一次。


第一次失去暑假,是在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那天的蝉鸣格外聒噪,仿佛要将整个夏天积攒的力气都在最后一天耗尽。他趴在地板上,不情不愿地给所有新课本包上透明的书皮,空气里满是塑料膜和新书纸张混合的味道。墙上的时钟滴答作响,每一声都像在催促。

暑假作业的最后一页,是一篇命题作文,《我的暑假生活》。他咬着笔杆,搜肠刮肚地回忆着这两个月的点点滴滴:池塘里钓起来的小龙虾,奶奶家院子里的冰镇西瓜,和小伙伴在夕阳下追逐的满身大汗,还有那部每天下午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的动画片。

他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下结尾:“……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暑假,真希望暑假永远不要结束。”

写完最后一个句号,他心里涌上一股巨大的失落。他知道,明天开始,又要回到那个六点半就必须被闹钟吵醒、课间操总也做不齐、永远有背不完的课文的世界里去。自由自在、可以挥霍大把时间的夏天,结束了。他第一次意识到,快乐是有期限的。那晚,他抱着自己的小枕头,为一个季节的逝去而辗转难眠。

那是童年时代,具体而微小的忧愁。


第二次失去暑假,是在他高二那年。

从法律意义上说,他当然还有暑假。但那份写在日历上的假期,早已被分割得面目全非。上午是闷热的补习班,老师在讲台上讲解着他永远也搞不懂的函数图像;下午是在一家快餐店做兼职,身上总有股洗不掉的油炸味。只有到了深夜,他才能在自己的房间里,享受片刻真正属于自己的、疲惫的安宁。

那个暑假的最后一天,他领到了第一笔正式的薪水。几张被汗水浸得有些发软的钞票,沉甸甸地攥在手心。他没有像计划中那样去买一双心仪已久的球鞋,或是和同学去网吧通宵。他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风吹拂,城市的霓虹灯模糊了他的影子。

他路过一个篮球场,里面有几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少年在打球,欢呼声和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在夜色中传得很远。他站着看了一会儿,那一刻,他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和他们之间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屏障。他们还在暑假里,而他的暑假,已经提前结束了。

他不再为假期的终结而失落,因为他明白了,那段无忧无虑、只需负责快乐的时光,早已一去不返。暑假不再是避风港,而是为了奔赴下一个更辛苦的学期而必须打工、必须补课的加油站。它成了一种功能性的存在,而不再是那个充满阳光、西瓜和冒险的梦幻国度。

那是少年时代,清醒而无奈的认知。


他回过神,目光重新落回眼前这份合同上。

销售岗,底薪加提成,大小周,签三年。每一个字都方方正正,不带任何感情,像一道道冰冷的栅栏,将他过往的人生与未来彻底隔开。

从此以后,日历上将再也没有那个叫做“暑假”的红色方块。一年将被季度、财报、KPI和寥寥几天的年假切分。他将像这座城市里千千万万的其他人一样,挤上早晚高峰的地铁,对着电脑屏幕耗尽心力,为了一个叫做“生活”的目标而奔波。

他想起了多年前那个趴在地板上写作文的小男孩,想起了那个在篮球场边驻足的少年。他们曾为暑假的逝去而烦恼、而怅然,却从未想过,有一天,他们会迎来这真正的、永恒的告别。

原来,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暑假的过程。

他深吸一口气,不再迟疑。笔尖落下,在白纸上划过流畅而坚定的笔迹,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墨水迅速渗入纸张纤维,再也无法更改。

窗外,最后的夕阳正在沉入鳞次栉比的楼宇之间,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柔的橘红色,像是为一场盛大的落幕献上的最后的礼花。

他放下笔,站起身,推开签约室的门。走廊的灯光倾泻而下,白得晃眼。

人生暑假的最后一天,结束了。明天,是上班的第一天。

个人谨言

第二篇的第一大段写得很有生活感,我对包书皮一事印象深刻。由于我的手太笨,黏附的透明书皮总是要包起又撕掉好几次,弄得书本皱皱巴巴的。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第三大段作为结尾感觉缺乏了一些力量。

不过这两篇的立意都挺有意思的,因此姑且都放上来了。

另外,今天确实是8月31日,暑假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