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更新于 

评课:JC2066 IT Professionals: Ethical, Legal and Social Issues

本文同步发表于城墙

不过说真的,必修课需要评课吗?可能还是有的,比如说大家喜欢把 GE1401 说得很恐怖。

当你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可能会考虑到这两个事实:城墙根本就没有活人;JC2066 只在 Sem A 开。

不过既然这门课学长们都没上过,我觉得有必要在忘干净之前写一点。

(当然,以下内容也可能不适用于 2023/24 乃至以后,谁知道会怎么改呢)

首先是一些基本事实:JC2066 是 CS2066 的终极豪华版,从 2022/23 Sem A 开始开设。

Course Content

课程编号中的 JC 是 Joint Course 的缩写,相比 CS2066,授课单位除了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还增加了 School of Law 和 Department of Public Policy。

因此,13 节 Lecture 中,前 7 节在讲课程主要内容,后 6 节都是其他学院的讲师来做研讨会(seminar)。

由于这个学期学校要求 120+ 人的大班课必须纯线上授课,加上各种口音,我后 6 节课基本没听进去……但是这并不重要,这些讲座基本和期末考无关(有一道 4 分的小题自选一个话题讨论),写 Essay 的时候参考一下 PPT 即可。

除了 Lecture 还有 8 节 Tutorial。学期开始组队,结束时 presentation,中间还有一些算参与分的小项目。

可以参考一下每一节课的标题

Lecture

  1. Introduction
  2. Ethical Foundations & Research Ethics
  3. AI & Algorithms
  4. Algorithmic Bias & AI Fairness
  5. Privacy & Surveillance
  6. Civic responsibility & misinformation
  7. Inequality and Justice
  8. Smart City and e-government
  9. Privacy, rights to forget & other ethics issues
  10. Using VR to engage diverse populations / AI and Data Ethics
  11. IP Legal Issues and Ethical Concerns of AI Technology
  12. Ethical and legal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utonomous cars
  13. Regulatory systems supporting innovation

Tutorial

  1. Group Activities: Introduction
  2. Group Activities: Black Mirror Writer’s Room
  3. Detecting Bias in a Medical Risk Score Algorithm
  4. Group Activities: Value Cards
  5. Project Overview
  6. User-Centered Design
  7. Project Part 1 Presentation
  8. Project Final Presentation

Assessment

作业和打分相比 CS2066 (2 group assignment: 40%; short test: 10%; final: 50%) 的变化更显著。

虽然以下内容和 Syllabus 不一致,但应该是对的。(老师强调过 assignment 的分数)

2 (Individual) Assignment (40%)

Assignment 1(20%,第5周公布,第9周截止)的主题是优化一个大学录取算法以减少偏差(bias),分为 Coding 和 Non-coding 两个作业版本。Coding 版一半分数是根据提示逐步修改算法,另一半分数是回答问题。而 Non-coding 版的前一半分数改为自行设计算法并手算例子。

很坑的是,Coding 版细节繁多,工作量明显要大很多,而且题目还有一些描述冲突,这些都到 ddl 前一晚才 QA……然后是最重要的一点,提交之前不要忘记改输入文件名,我相信 OIer 一定会犯这个毛病……这害得我晚交两天,不过最后没什么大碍。

Assignment 2(20%,第11周公布,第15→16周截止)则更为重量级,要求写一篇哲学短文(1800-2200词)和两篇反思短文(500-800词),其中第一篇反思的主题固定为 ACM Code of Conduct,其余两篇的主题有若干选项。

写反思不难,多多涉及课上知识点。但是哲学短文就比较折磨了,蹦出了从没听说过的名词,整个话题也只在研讨会部分涉及(讲的AI艺术版权问题解决方案我就直接拿来用了)……我个人参考了相关领域的哲学论文,机翻之下囫囵吞枣才能整合出一些观点。

总的来说,assignment 量非常大,对大一新生来说,挑战性未免有点高。

也可以参考一下备选话题

Philosophy Essay

  1. AI, VR, and the Metaverse (whether virtual reality can have the same sort of value as life in nonvirtual reality)
  2. An AI Democracy?
  3. AI and Art (physical materiality; human contribution; artistic creativity; ownership)

Reflection Essay

  1. AI in Sci-Fi
  2. Diversity and Inclusiveness
  3. Platform Policy
  4. Equality and Inclusiveness

(Group) Project (20%)

Project Part 1(第8周公布,第9→10周截止,第11周演讲)要求分析一个未解决的IT相关技术问题,重点在于对现有解决方案的研究、设计空间和潜在挑战。

Project Part 2(第14周截止,第13周演讲)要求设计一个解决方案,重点在于创新点、产品演示和可行性证明。当然你不需要写代码或者做实物模型,只需要 low-fidelity prototype。课上讲的 high-fidelity prototype 最终演化成 app 上市的例子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但反正我们是没那个水平。

如你所见,两个部分都需要上传报告,并在 Tutorial 上演讲。报告需要一定的格式,并且做好 reference。

Part 1 我们第 9 周周五才搜资料列提纲,周六一起做了大半天写完,然后周一得知延期一周……懒得再改了。如果计划不变的话,时间确实是很紧的,建议不要在 WhatsApp 或者 Zoom 上面摸鱼,能线下一起写效率会高很多,有问题可以现场解决。可以说,Part 1 关键就在搜资料找论文,然后集百家之长——虽说整合各种特性也导致在演讲后老师指出“目标群体不清晰——如果你们的目标是老人,那就从他们的用户体验出发,不要想着面面俱到”。

Part 2 的时间比较宽裕,但是我们没怎么准备演讲,所幸对分数影响不大。老师确实是好人啊,在演讲后指出“lo-fi app (应用内截图,展示功能和交互逻辑) 的指引不清晰,要加上前一个页面的按钮指向下一个页面的箭头来体现操作逻辑”,

总体来说,这个项目没什么技术要求,但毕竟是团队项目,合作还是很重要的。

Quiz and Participation (10%)

若干次 Lecture 和 Tutorial 课后布置了 Reflection 作业,基本都是要回答问题。

此外,Tutorial 4 讲了 TPR/TNR/FPR/FNR/Accuracy/Disparity 等重要统计概念,有两个 quiz,课后要求上交小组讨论结果。这部分在期末考也有涉及。

Final (30%)

在考试准备周老师在 Zoom 上划了前 7 节课的重点,并提供了一张样卷(不是历年考试卷,因为课大改了)。

结果 Final 实际上就是样卷的终极豪华版,题目量增加很多,两个小时时间写六道大题还是比较紧凑的;但是题目考点和问法几乎都和样卷一样,只要复习了就能答个八九不离十。

但是我前面也说了,明年是否还是这样就不得而知了。不管怎么说,课件总是得复习的。

Summary

我不想写总结了,累死。反正这是一门必修课,出现在课表上那就去上呗。坑很多,工作量还很大,但是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否则本来就没事干的我大一上得无聊死,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