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更新于 

2023 年 9 月

我现在实在是缺乏更新博客的动力,所以标题本来应该有的一个关键词都懒得加了。

不过好在周末本来也干不了什么事情,姑且是有时间写一写吧。

亦赢亦输

大二是真的很忙。

一方面,课程表上的课程其实和大一是一样多的。18 学分的课,每周要上 18 小时的 Lecture,再加上 4 ~ 6 小时的 Lab,并没有多少区别。不过 18 学分实际上是非常多的,但是考虑到由于专业课很难更变 Lecture 的时间,为了以后上 GE 和选修课的方便,前两年能多上几门都是好的。

另一方面,课业的难度与强度与大一完全无法比拟。大一上完全是通识教育,大一下才有三门比较简单的专业课。但是到大二上,专业课增加到 5 门,并且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和算法、面向对象、计算机网络及离散数学这些相当核心的课程。计组和计网给人的感觉可能是背课本,但实际上不用模拟软件玩上几个小时,连 D Flip-Flop 或者是 4 位 ALU 都不一定能搞清楚。DSA 更是相当接近 OI 和算法竞赛的内容,作业题都在学校的 OJ 上,尽管理论上深度和广度要求都不高,实际上思维的转变就足以阻碍很多人。OOP 和 DM 相对比较简单,但同样需要花课后时间思考和练习。

再是,我到大二才发现,学校开展的活动确实是极其丰富多彩。志愿服务、短途考察、PALSI (小助教) 、Tech 300(创业营)等等,都是非常有意思的活动。此外,还有很多申请奖学金、参加第三方赛事、竞选学生组织的机会。如果不仔细阅读每一封 Email,很容易就一学期呆在宿舍里荒废了。但与之相对的,如果对活动了解的太多,就会发现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了。

于是我现在就深觉自己太过忙碌,又什么都没做好。

这有什么值得升华的主题吗?

不知道,但我可以确信的是,如果我仍然每天 0 点之后睡觉,那么迟早会出问题。必须要抵制熬夜刷手机的诱惑。——真的,虽然说上大学之后作息就没好过,但是让我切身体会到睡眠不足和作息不规律的危害之后,我没法承担这样的风险。

不过姑且是讲一讲另一个「亦赢亦输」的主题吧。


自从 7 月开始我一直沉迷于「蔚蓝档案」(国际服)。这款游戏我觉得应该不用在这里打广告了——我可以这样保证,如果你下载了游戏,看到登录界面的 CG 就能明白了。尤其是补习部的那张,完美符合我对美少女的想象。

只可惜现在看不到这一组开屏 CG 了。

游戏中有一名极其强力的 DPS 名叫「圣园未花」,她的大招描述是这样的:

对1名敌方单位造成攻击力1540%的伤害
(基于目标当前生命值百分比将该伤害提升至1-2倍)
(目标当前生命值百分比越高,造成的伤害越高)

意思很简单,最终伤害随着目标生命值百分比的增加而增加。不过实际上大招造成的是多段伤害,每一段都会即时计算目标生命值百分比,因此越往后倍率越低。

那么这和「亦赢亦输」有什么关系呢?

有一名总力战 Boss 名为「Binah」,其最高难度至少需要 3 支队伍才能击破。(简单说明一下总力战:Boss 攻高血厚,最高难度通常无法用一支队伍击破;总力战允许用多支队伍参战,但是角色不能重复使用)

因为需要多支队伍,就有必要考虑把未花放在哪一支队伍里。在最优解中,如果放在第一支队伍,可以快速压 Boss 血线,但是后续晕眩 Boss 要求的伤害就更难达到;如果放在第二支队伍,未花造成的伤害就会减少。为什么呢?因为基于目标当前生命值百分比将该伤害提升至 1-2 倍,如果第一支队伍的伤害过高,那么第二支队伍的未花就会造成更低的伤害。换句话说,目标生命值百分比越低,损失的伤害越多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亦赢亦输」的情况。有一个看起来是奖赏的东西,但实际上人人都有,如果你得不到最多的奖赏,你就相当于损失了很多。倒也不是我想讲这个理论,社群里人人都在讨论伤害损失的问题。这个额外伤害不是额外的、免费的、附赠的吗?是的,但是因为它实在是太好了,我们都把它当成理固宜然的事情了。如果本来就没有这个额外伤害,我们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这个(被过度简化的)例子到此已经足够了,把结论外推到生活中就能得到一个普遍的结论: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对,实际上就是这个老生常谈的道理。即使它事实上是免费的——暂且不论时间和精力的成本——你在心理上也会认为它是有代价的。它并不是无节制的,当你感受到它的不足时,你就会觉得自己亏了。就算在事理上是赚了,你仍然会觉得自己因为赚得不够多而亏了。你甚至不会强调自己赚了多少,而是强调自己亏了多少。

当然,在生活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制因素是时间和精力。就算你能够完美地安排计划、预见到所有的风险,你也不可能关心并做好所有的事情。而在这种情景下,人很容易过于关注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而忽略了自己已经做到的事情。这就是「亦赢亦输」的另一种情况。

我们总是在意自己的损失,而不是自己的收益。这就是 Utility Theory 的基础,人类心理上并不把损失和收益看成等价的。但与此同时,这和效用函数讨论的也不完全相同——亦赢亦输现象是因为人在与 理想状态 比较,不知不觉中偏移了参照系与函数的原点,把「不亏」定义为「最大化收益」,而不是「没有损失」。而预期效用理论则是因为人在与 现实状态 比较,现实状态下亏的东西太多,因此人们会选择不亏(字面意义上的非负收益)的东西。


顺便一提,我这学期选的通识课程是 Green Economics,主要内容是环保视角下的经济学。实际上内容是最基本的市场经济学,不过是习题背景全都与环保相关。这样一门课也确实挺不错,不需要 Macro 和 Micro 的基础,又能学到一些基础的经济学知识。

笔者注:这实际上属于 microeconomics 的范畴。

不过基础理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它们都是在理想状态下成立的。而在现实中,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无法达到理想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论,来解释人们在现实中的行为。

一个简单的例子,最低工资是一种 price floor,它的目的是保护低收入人群的利益。但是实际上,最低工资会导致失业率上升,因为雇主不愿意支付高于市场价格的工资。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亦赢亦输」的例子,最低工资的提高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而失业率的上升会导致更多的人需要最低工资。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以上是理论的推导。实际上研究表明,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有助于降低失业率,但是对调节竞业市场平衡的作用仍然有限,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


最后是,我 8 月份说好要写一篇博客讲 SQL 处理连续日期的问题,但是我现在还没写……可能写不了了,因为数据库帐号已经被公司收回了。

不过实际上有很多知识都值得写博客讲解——毕竟网上也能找到很多内容几乎相同的 CSDN 博客不是?

不过倘我真的要写,那肯定是得用心准备的。现在实在是没什么精力与动力写博客,我不准备写流水帐——虽然生活确实有很多趣味值得分享,亦不是随便写几句谜语然后无病呻吟——虽然我确实还有很多想说而从未出口的话;我只想写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为了写而写。

以上。祝看到这里的你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