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更新于 

2023 年 4 月:脱轨

見せられないのだ
見せられないのだ

レールを狂わせる

呃,我当然知道这行字和表情包是对不上的,但是有谁会不喜欢免费素材毛豆精呢。

那么回到标题。人类有三大脱轨:正轨、常轨、反轨铁轨。

2023 年 4 月 11 日,星期二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又好久好久没更新博客了,因为我的生活实在是太充实了(大概)。

好吧,总不能整天这样顾左右而言它,是时候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很快就要期末考了——一年三次期末考,这就是三学期制给我的自信。期末考倒不是最扰人的,各种项目都会在期末作结,需要大量的小组讨论和汇报,让我本不富裕的时间和精神动力更加匮乏。

说起时间,我其实一直觉得自己的空闲时间太多了,但是“空闲时间”这个概念是没法在一年或者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平均分配的。就好似学校的门禁和楼梯一样,总有什么时候是拥挤的,什么时候是空闲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必要设置更多的门禁和楼梯,哪怕大部分时间都是空闲的,高峰期也不够用。

不过,人可无法像这样操纵时间。我可以在数日或者数周的小窗口之内选择何时集中何时荒度,但是从长远来看,任务和目标必然要完成,而剩余的时间则是尽数浪费(虽然还包括了休息)。

我的困惑与矛盾在于,我有很多空闲时间浪费了;浪费是因为我不想做什么指定的任务,但是更重要的是,我想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独创项目——却不能。

作为一个想象力与技术力都严重受制的人,“趣味性”和“可行性”似乎永远在天平的两端。在想象、创造、反思的循环中,我逐渐学会了放弃,逐渐向吃着泡面刷视频的荒度投降。

可以说,我如果想要安定下来,学习和利用工具——创作软件和 AI 都算——我可以完成自己的项目,虽然未必能达成想象中的效果。但是,我仍然在质疑自己,我有没有时间去做,我能不能做,我的想象是否全然虚幻。

  • 我有时间吗?我有。我有暑假。我有长达四个月的暑假——我当然可以下定决心。然则,四个月待在家里,似乎显得太逼仄荒诞——而我想要这样否定自己时,却深知躺床上刷手机更是无趣。

  • 我能做到吗?我能。教程是干什么用的?千把小时的经验,百来小时的准备,凝聚成十数小时的视频,能没用吗?怠惰、傲慢、自负,让我不想去学。但是,倘若学进去了,自然是能做到的。

  • 我的想象可行吗?可行。成天看创作者的视频也算是有一点好处,我能抛出一些他们之间的“共识”,然后拟作他们之中的一员,侃侃而谈。“点子”这玩意不新鲜——出于对自己想象力的合理认知,我可以断言,我能想到的,别人都能想到。但是,把这些点子串联起来,还是存在独创性的——而且可行。可行?当然可行,有点常轨脱离了,但是我们有工具,我们有技术,我们有时间。

  • “我们”——我们?我们,我能够建立团队吗?建立团队是为了什么?——从纸面意思上来理解,建立自己的团队是为了完成自己的项目。如果加入别人的团队就得帮别人做事了,虽然这并不一定不是我想要的——如果做的项目恰好是我感兴趣的,我又付出了很多,那么我也会很开心。这是否关键?我不知道,但是上面的回答实质上是在逃避问题。关键在于,我能否联络到道同志合的人,建立或者加入团队。当然,起步练手的项目,没有团队也是可以的,不过总有一天我得接受,没有团队我终将一事无成。

那么,最后的问题是,我什么时候开工?

这可能是最重要的问题。答案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我写这篇博客时的心境是了然的,我觉得自己做不到。我暑假还是会瘫软在家;我这样设想,这样认同,这样感叹。

至于这是否是事实,我都这样想了,你还有说服我的必要吗?或者,正因为我这样想了,你才有说服我的必要?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你”是谁——或者,“你”是否存在(真的有人远道而来品读我的牢骚吗?)——但是,我有必要和这样一个虚构的“你”对话,因为我深觉有必要抒发这种没有任何对象没有任何来源的情绪、幻想、症候群。

那么答案到底是什么?其实我很清楚。我甚至觉得这样合乎事理,我几乎就要接受了,但是我仍然在犹豫,在反抗。我能接受吗?存在即合理,我能接受,或者说,如果这是现实,我不得不接受。但是在这一切发生之前,我似乎还有那么一点机会——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我能够把握住吗?

温斯顿·史密斯

这篇文章非常负能量。写完之后,整里了一下前几个月的日志,现在日志内条目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工作量是真不小啊。顺便一提,一二三月都是“负能量”月。

其实上面还有一个遗留问题,我为什么想要做有意义的事情。直白地说,我有点嫉恨同龄人都这么有出息,我也想有点能够吹嘘的、独创的东西。当然这是非常模糊的概括,以后我们有时间再聊。顺便做个默神新视频 reaction。


灵感满溢的甜蜜创想

总得说点比较高兴的事情。

最近(其实只是从 4 月 9 日开始)在玩 はみだしクリエイティブ(常轨脱离creative)。

这是一部非常非常规的常规萌系作品,最大的特色应该说是乐死我了,一个场景能存三个名场面让我觉得自己的笑点是不是有点低。——不过,哪怕我都这么奢靡了,1200 个存档位还是用不完的。

(顺便一提,存档有 100 页,没有键入页码的功能,不过一次能翻 1 页或者 10 页。我个人的做法是第 100 页存共通线选择支,1-20 页存共通线,从 21 页开始,每 10 页存一条支线。由于一次翻 10 页的情况下,91-100 页都会跳转到第 1 页,而 1-10 页都会跳转到第 100 页,所以无论从 100 页往后翻还是从任何位置去找 100 页都很方便。)

当然,我连一条线都没推完呢,还没法做进一步评论。

嗯,既然如此说,“第一步”评论还是可以的。顺便一提,现在我还真不知道个人线有什么大活,但与此同时又有很多东西不能剧透。所以如果想要体验的话还是要自己去玩。

  • 梗密度很高,有些好玩的 neta,而且大量出现“漫画或者游戏里面”“二次元和三次元”这样的 meta 要素(不过也只是 meta 要素而已)。在没有打破第四面墙的虚构作品中,角色不知道自己处于虚构和二次元,但是玩家是知情的;而角色的工作生活又与二次元紧密关切。到这一步,这些设定的意义大概在于作者真的很懂宅文化和宅男,哦,虽然他们自然是资深二次元工作者。

  • 但是,这是关于二次元工作者的故事,在这个层面上,讽刺已然饱和。创作者的生活/生存状态和创作是矛盾的。他们的生活本身是高度虚构的、理想主义的,创作也是,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虚构”和“虚构”之间的矛盾,却成为“现实”,至少是现实的映射。而矛盾的展开,除了提供搞笑桥段和推动剧情以外,还有很多遗留在现实中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虽然我一直把整个故事当作虚构来看,但是片断的现实确实让我感到痛苦。

    「我已然可以隐约看见年过半百,下班回家一个人孤零零吃拉面,玩手机的自己了。」

    这是虚构吗?这是现实吗?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是我不想看到的。
    这是我的未来吗?有可能。很合理。但是,如果我现在就接受,那确实显得有些悲哀了。
    不管我知道与否,我只要还打算活这么多年,到时候就知道了。
    但是,在它成为现实之前,我还有机会——这就是我今天早上滔滔不绝的牢骚的来源。

  • 这还只是某段对话中的一句话,而整段有涉剧透,我没法且怠于搬上来。大致讨论的则是,我们从“家”里长大,早晚有一天要离开“家”。“家”这个符号,可能是亲人,可能是房子,可能是故乡。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没钱是独立不了的;要自己挣钱,还要有自己的生活。——虽然说,其实赖在家里,并不是活不下去,而且自然是有人这样生活/生存的。但是,独立不同于“正轨生活方式”,从任何方向上来看,都不会是错误的、脱轨的。不过,如果你能够走向正轨,为什么还要思考这个问题呢?因为你的目的已经变成了“独立”,而不是“生存”。

  • 我想起来之前有一个游戏片断的视频标题是“只有我是小丑”,但是实际上男主显然不是小丑也不是废柴。至于小丑是谁……呃,大概是没有能力也没有行动力的人。

好吧,说了这么多,还是继续推吧,我想整点乐的,期待一下。期待一下我破防之后再来写的评论。

请在小组研讨室微笑

幸或者不幸,破防了。而且不是因为游戏,是生活,哦或者说叫做学习。叫工作也行。我好久没有体验到这么强烈的怒火了,不过可惜没有烧起来。

2023 年 4 月 12 日,星期三

G.P.T.3. 就是它吗?

呃呃呃呃呃,早上好。年轻就是好,倒头就睡!

顺便一提,我今天更新插件的时候才知道 Copilot 是基于 Codex 的,而这又是一个 GPT-3 的后继。根据官方的描述,“It is as good at writing natural language as it is at writing code”。虽然实际上是用来写代码注释的,但是折磨语言类 AI 是不得不品尝的一部分——让它对我的博客产生即时“反应” 也是一种体验。

Copilot,或者说 GPT 是非常正能量的,面对昨天那大段牢骚反复地想要让我的生活或者意识回到正轨。不过很不幸的是,我和很多人一样不走正轨而是常规,或者是在正轨边缘游荡,总之离步入铁轨还远所以没有什么问题。——Copilot 我求你放弃反抗吧。但是我还是会继续欣赏你使劲圆场的样子。

哦对了,有必要公开一下它的感想: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但是我知道,我不想这样。

我不想这样——我不想这样。这是 Copilot 的回复。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但是我知道,我不想这样。

看过几个视频就算铁路迷

作为诡辩中级高手,有必要指出,正轨和常轨显然不是一个东西。正轨是指“正常的生活方式”,而常轨是指“常规的生活方式”。——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但是我知道,我不想这样。

呃,这就不太对了。正轨指的是“正统”不是“正常”。虽然我并不准备查辞典给这几个词下定义,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区分是必要的。因为,正常是指“符合常理的”,而正统是指“符合正统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但是我知道,我不想这样。

我知道我是一个非常非常规的常规的人,但是不管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都远远不够非常——直到我忘了这个轨道学说之前,这份恩情是不会忘记的。

不太实用的实用主义教学

昨天试验了一下 Steam link 串流到手机。

很不幸的是,宿舍高达 2MB/s 的网速对画质和延迟的影响都很显著,所以我只能改用流量;

另外,串流之后电脑声音自动设置成最大、音频设备设置为 Steam Streaming Speaker 来让手机播放音频。

这带来了一点小小的问题,就是我没法插 3.5 mm 耳机。呃,只能外放了,就非常搞笑,让在卫生间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设备的物理限制。


那我缺的睡眠我自己补啊

呃呃呃呃呃,中午好。事实证明,像男主一样“饱睡”十分钟,或者说“长眠”十分钟就精力充沛,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如果早上五点下班,那还是有点难。

2023 年 4 月 15 日,星期六

残酷天使的行动纲领

不幸的是,炸档了。这是很残酷的事实,但是重新开始之后又觉得不是那么不可挽回。

之前的存档是白存了,营养上确实是少了一块。虽如此说,存档本就没打算在后面用到,大概只是……为了在玩的同时……和自己分享快乐吧。毕竟这玩意的截图也不好发给别人看啊。

好吧。这是很牵强的说法。实际上我以前想过,有些快乐或者成就感实在是没法用一张图记录下来的,我干脆就不记录了。这是基于服务器或者硬盘的记忆比我的记忆更长久的假设,很可惜,有的时候不能这么信赖它们。作为炸档中级高手,有的时候想一拳打爆 %AppData%,再一拳打爆 LocalStorage,再一拳打爆 IndexedDB,再一拳打爆 Cookie,再一拳打爆……你懂的。

不过到了今天,我的手机里却储存着大量的照片与截图。大部分照片中的景致都很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我的手机便宜相机色彩更是悲剧(不过我不打算怪它,因为前者才是根本原因)。而说到截图,大部分在发送一两次之后就完成了其使命。我确实不知道留着这些玩意半年一年到底有什么用,反正等到五年十年也很难有重看的欲望。

不过,好在这些照片不怎么占用存储空间,我可能根本就懒得删掉它们。——我从小学开始就嗜好“捡垃圾”,所以这些“万一那天有用”的东西我都会留着。——顺便一提,因为乱删出大问题,去年就有过一次。不过说实话,也是一些截图,和今天丢失的“记忆”,哪个更重要,答案应该是显然的:都不重要。

我笑得很有节奏所以算广义节奏游戏

说回はみだし,到今天为止推完了妃爱线、华乃线、单身线,正在品鉴明日海线。也就花了一周之间的不知道多少个小时。不过,我觉得这个游戏的节奏还是很好的,而且我也不打算一下子把它推完。毕竟,我也不是那种“一口气”把一部动画看完的人,而且我也不是那种“一口气”把一部游戏玩完的人。

不管怎么讲,这部游戏的节奏确实令人舒适。然而,能够察觉到,个人线还是太短了。共通线 56 章,个人线只有二十余章。紧密关联的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个人线开头整大活,呃,因为我一开始就玩华乃线,所以后面来看倒是没那么有冲击力了。

闲话就讲到这里。等我全线推完了,另外写一篇文章随便聊聊——不是评测游戏,我没这个本事也没这个时间,而且我也不想把这个游戏当成“作品”来评价。就,随便谈谈人生,谈谈虚构,谈谈我自己。

至于存档分页——共通线12页,华乃线10页,妃爱线11页。妃爱线的含金量还是太高了,吓我一跳我释放忍法。

最后,如果没去看おまけ我只能说是血亏。这玩意是有剧情的,还能补充逆天能量!哦,可惜存不了档——不过对炸档之后的我来说已经无所谓了。

太阳照常西落,但是已过半夜

最近天气开始急遽变热,一周之间就从盖冬被变成没有空调和风扇就活不下去了。

顺便,锐评国际服麦当劳新品(存疑)将军汉堡:除了包装纸以外一无是处,和猪柳蛋汉堡一样不配称为汉堡,但是价格被后者爆杀。

2023 年 4 月 16 日,星期日

itertools.permutations

可能是受到小虎队解密卡的启发,我想到了这样一道题目:

16!×16 约等于 3.3e14,你可以试着把这么多数字存下来。

很不幸的是,这个博客主题不支持 LaTeX。 以上截图是用 Typora 的 Latex 主题制作的。

更正:Stellar 主题支持 MathJax 或 KaTeX,可以参看_config.yml 进行配置。但是因为个人不太用得到,我暂时不打算开启。

触犯天条的 16GB 内存

荣耀 Magicbook 14 2023 发布了。和去年一样,有一个 6499 元的独显版本,关键参数对比如下:

项目 2022 2023
CPU i5-12500H i5-13500H
GPU RTX 2050 RTX 3050
内存 16GB 16GB
存储 512GB 1TB
屏幕 2160×1440@60Hz 2520×1680@120Hz
官网价 6499 6499

呃,作为 2050 大怨种,显卡的升级虽然不太跟得上时代,但还是“进步显著”的。

同样“进步显著”的是屏幕,90Hz 终于是从高端产品 (Magicbook V) 下放了,五月份回来确认了一下,6499 版本是 120Hz,那确实挺不错的。

分辨率也是在 3:2 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 3:2 的,看 excel 的时候确实方便。当然,都 2023 年了还原生 1280×720 分辨率的游戏再怎么救也救不回来。


强扭的瓜很甜!

本月第二次大更:给这四个月的所有博客每一小节都加上了 3 级标题。标题是随便取的,有一些源于游戏、小说,还有一些只能归类为“烂梗”。

不要问我有什么特殊含义。有的时候正文部分是在顾左右而言它,加上这个标题我总算能把想说的表达清楚了。

这些标题的字数最多为 17 个汉字,再多就要换行了。经过测试,无论手机还是电脑都能正常显示。

既然都做到这份上了,我干脆弃用原来的时间线,日期全部改成 2 级标题。看着是挺清爽的。

顺便一提,只是把源码中的 {% timeline %}<!-- --> 注释掉会导致正文无法显示。所以只能删了。

再顺便一提,去掉了同一天多个条目之间的间隔线,因为 3 级标题的样式是上方留有空白的;然后保留了一部分,用于区分跨度较大的不同话题。

CSS_is_awesome.min.js

然后是第三次大更:我今天用 Via 切换浅色/深色模式才知道,这个主题有跟随浏览器切换模式的功能。所以,深色文本标记现在改成了蓝色

这么说也奇怪,深色文本标记在浅色模式下太刺眼,深色模式下看不清。

顺便一提,字体改成了 Noto Serif SC,更加柔和,日文的显示效果也好很多。而且能直接从官方教程 抄到配置。


苹果派 ※图片仅供参考

早上吃了公仔面(gung1 zai2 min6),那中午就不怎么吃得下了。去麦当劳点了麦香鸡和蘋果批(ping4 gwo2 pai1),太饱了,实在是失策;这个 $23.5 的组合含金量比 $28 的猪柳蛋汉堡套餐高太多了。(猪柳蛋汉堡实在是小得可怜,吃这玩意纯粹是奔着薯条可乐去的)——那么话说回来大概也没必要怪 $36 的将军汉堡套餐了。它上市之前,第二便宜的套餐是 $41 的麦香鱼,那实在有点超出我的消费水平了。

生活中买不起的除了汉堡还有很多。倒也不是说买不起,我无论钞票还是储蓄卡余额都有很多,根深蒂固的心理却让高价格确实很难激发我的购买欲望。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这儿网购快递实在是不发达,虽然我应该没有社恐到没法到店自取或者在地铁站交易,我也对逛街跑腿没什么意见,但麻烦确实是麻烦。

买不起或者不想买的还有很多软件、游戏,这些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的巨无霸级软件存在于我 512GB 的可怜 SSD 上,不想打开也不想删除。——现在还有约 80GB 的剩余空间,今年暑假不得不去买移动硬盘了。

尽管如此,麦当劳已经是校园外最便宜的快餐店了。考虑到每天吃汉堡也不是非常健康,总是得补充更多蔬菜的,那么离开校园之后,这饮食成本只会进一步上升。为了准备靠工作养活自己,必须得多找点办法,比如说,学习一下如何做饭。不然,我就只能一辈子吃麦当劳了。——因为我从高中到大学都经常吃番茄炒蛋,知道蔬菜成本一直在攀升;不过自己买菜的话姑且是可以在超商找到便宜货的。

2023 年 4 月 17 日,星期一

从流程上来说有什么不对的吗

本来想玩游戏补点营养,但有些游戏的流程实在是太短了。嗯,当然,看到 4.5GB 的总空间,我觉得也不能抱有太高的期望(はみだし可是整整 10GB 啊)。

当然,今天要讨论的不是这个,算是对之前提到的元游戏的一点补充:

在我的设想中,这款元游戏有相当一部分的选择是通过调整设置或者与UI交互实现的。当然,常规的选择支也是要有的——只是形式上常规。

下面列举了几个可能比较典型的交互实例:

  • 玩家在设置中关闭某个角色的语音/将其文字的颜色设置为透明,使其说过的话变为空白

  • 玩家在多个子窗口同时操作多个角色,其行为会相互影响,但是永远无法将屏幕旋转 45° 以查看一张完整的 CG,因为不同角色的视角存在镜像关系

  • 玩家通过反编译手段破解游戏程序,发现其中还隐藏另一个 PE 文件,这个文件使用另一个游戏引擎制作,需要用内存补丁破解软电池

  • 玩家将游戏安装在 D 盘,由于里游戏含有恶意程序,玩家不得不重装系统,游戏存档读取的部分数据来自 %AppData% 而被清空,另一部分来自游戏根目录 /savedata 而被保留

好吧,多少有点异想天开了,但是从流程上来说,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至于是否有必要,那就要看玩家的兴趣了。

无脸男主会梦见自闭症玩家吗

回到这款 4.5GB 的游戏,我们一上来就观察到男主没有正脸。

这应该是一个永远值得说道的问题,至少也已经被讨论了二三十年了。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主角的脸应该不至于永远在屏幕外面,总有机会登场的。很多作品处理这个问题也相当明确,大概可以分成这么几类:

  • 男主有立绘

  • 男主没有立绘,但正脸出现在 CG 中

  • 男主没有正脸,CG 中能看到没有五官的脸

  • 男主没有正脸,CG 有意避免面部特写

这种诨名作“杂学”的信息放哪里都不合适,如果粘贴到维基百科上应该会给我打个 原创研究。但是,好吧,真的是我随便研究的,我的阅历也不深,所以如果有问题的话最好当作没看到吧。——说起来,我是真不知道这博客是否有我本人以外的哪怕一个访客,这也是为啥没有启用评论区——呃,我猜,是真的没有人看吧。

再回到正脸,我们都知道,这玩意讲究的是一个代入感。——对嘛?根本没人讲究啊。你这是哪门子模拟游戏啊,恐怖模拟游戏吗?我为啥一定要假装自己是主人公才能乐在其中呢;吐槽主人公的言行取乐应该是家常便饭,每到名场面我都恨不得有怒涛红字弹幕来帮我捧哏(注:译者个人感想就不用端上来了)。

如果游戏的分类叫“视觉小说”,那我倒不如说,要斋戒沐浴才能开玩的游戏尚且不如随手点开能看的小说代入感强。我也不是说代入感是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你想要营造这种氛围,那至少不应该播放让我鼓膜疼痛、不知道为什么随机停止随机开始,以及读了档之后就得从头开始的 BGM。——而且由于 Windows 极为蹩脚的音量调节,这耳机我摘也不是戴也不是,可能确实是受到了一点小小的硬件限制。

再回到正脸——都是第二次提及了,你看,像聊天一样随便絮叨,话题就很容易跑偏了。虽然生活中没有聊天对象,在 QQ 群这个没有楼层系统、信息密度又极高的场所,从一个楔子出发,一不小心就能同时展开大量话题。这样也是很有趣的,至少水群的时候不会睡着——但是我的手机上没装 QQ,所以没法熬夜水群,根本不用担心。这也能带来一定的问题,一旦引发骂战,很容易造成溅射伤害,不像贴吧,两位旗鼓相当的对手大战三十回合也不会有人来楼中楼插嘴。除非胜负已分,这时还是有破窗效应的。

和面具接吻会悸动吗

再再再回到正脸,首先是今日份参考文献:

故而,一个独立于玩家之外的男主是毫无意义的,玩家自身就应该是游戏里的男主。所以更加不能画脸了。
这也是无脸无性格男主GALGAME的通病。因为要让玩家=男主,所以男主不能表现出很强的人设,所以在各种线路中自然是被女主角带着走,自然多少会产生冲突。在有些游戏中,玩家甚至会发现怎么这个男主在这条线中就龙傲天,在那条线中就缩卵宅。
——为什么部分 gal game 的男主没有正脸? - 知乎

这个回答避开了代入感的话题,认为伪装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在服务游戏性质上都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但是至于玩家=男主这个前设,我有必要放一张很有视觉冲击力的图:

官网上也用这个“占位符”头像
官网上也用这个“占位符”头像

嗯,自闭症这个俗名还是不太友善,还是“孤独症”吧。这样我们就能开「ふたりぼっち」这个老得不能再老、都不知道有多少首同名曲的玩笑了。

今天洗澡的时候在想我真是不折不扣的自闭社恐了,万一哪天真能“中大奖”了,有人来强迫我开展社交,我会不会感恩戴德呢。答案应该是想得美。我实际上也参与不少宿舍级的活动和志愿服务,要问除了加分还有什么好处的话,应该说成功证明了我与人沟通的基本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谁都没有问题好嘛!——不过,这算不算是一种代入感呢。作者明明故意省略的部分,却被别有用心的读者大作文章,就好像有人永远能强调“玩家”在游戏中的参与性(比如说,玩家与主角的单向互动性),进而证明任何游戏都是元游戏一样。

在这种还算温柔的世界里,哪怕选择逃避现实,大概也不会过上充满恐惧的人生。这和我的人生还是不太一样的,我到现在活了约莫二十年,已经积累了太多的恐惧,哪怕没有人准备伤害我,我也没法结束这种不太严重的妄想症。当然,姑且是离黑暗的世界、黑暗的人生和黑暗的故事还有距离,这至少能让人活得稍微放松一些——除非,我的恐惧就是这些黑暗面,而且我一直祈祷自己没有了解过延伸阅读

说人话:在这种萌系游戏里,坏结局至少不会让主角堕落成为一个杀人犯,而是让他变成一个自闭症患者。这样的话,我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恐惧了。——对,又不对。这反而加深了我的恐惧,因为现实生活毕竟是更容易走向铁轨的,这样一说,黑暗面是肯定存在的。但是我正是对这些东西一点兴趣都没有,才来玩你这游戏的,结果却在图穷匕见的时候,觉得这个世界太黑暗了,哪怕一切都在我的选择操纵之中,我也没法以我最希望的姿态看到理固宜然的结局。

再说人话:最没必要选的地方偏偏是分支,最没选择的地方偏偏是顺理成章,那我又何必假装我能做到,我能够消受这福?还是说,我正是因为做不到,才会在这里选择逃避现实呢?也许是吧,但是在这种地方却遇到了脑内的虚构与作品的虚构之间的矛盾,反而给我带来了更多精神内耗,这是否值得?是因为男主有能,反映出我的无能,还是说因为假装的我有能,反映出我的无能?这两个概念脱离、互斥,但其指向的矛盾却是一致且深刻的,令我难以理解,也难以接受。

2023 年 4 月 22 日,星期六

瓶子罐子盒子桶子袋子

首先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博客更新:

  • Course 分类重命名为 College

  • 文章永久链接的格式由 :title 改为 :year/:title,防止以后文章太多不便管理。

今天还阅读了 给 Stellar 主题增加切换浅/深色模式按钮 的文章,嗯,有时间可以捣鼓一下。

然后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近况汇报:

看了一集空中浩劫,然后就上头了。但是这还不够阻止我玩游戏:

はみだしクリエイティブ 已经结束嘞! 虽然由于在学校里不太伸展得开手脚,半数以上的场景都是直接 C 过去的,因此还远远没有结束。

如前所述,之后会专门写一篇文章谈论我的想法,以下只是随便、毫无章法地阐述一些感受。

首先,我真的好久没玩 Galgame 了,能遇到这样一部 让我,呃,对,就是那个,感觉游戏很有意思,不是,就是感觉别的游戏已经没什么必要的,呃,非常重要的,四个字的,呃我忘了…… 不能忘记的游戏,情感强烈到语言无法阐述了(不用证明)。

没了。我刚才在搜资料,顺便花了两分钟时间向 Bing AI 请教了镰仓时代晚期的日本史。然后就忘了想说啥了,继续去看空中浩劫吧。

好吧,最后是一个小问题,Spotify 的每日推荐要么中文四个大字显示成☐☐☐☐,要么一行五个封面少了一个,要么推荐 1 都不知道丢哪儿了,大概全是不刷新导致的问题。

永恒的终结

永恒这个字眼生来就是要被终结的。

这种定势应该不算是什么“契诃夫之枪”,因为“永恒”的定义就是“不会终结的”。但是无论虚构还是现实之中,“容器”就是用来打破的,“美好”就是用来破坏的,“永恒”就是用来终结的。

读者需要看到戏剧冲突,又总是希望发展在掌握之中的话,戏剧就只能是小打小闹了。小打小闹没什么不好——这也是事实。但是几乎没有故事会直接顺应这种思维,我能说我看过很多故事,最开始营造出了独特且吸引人的背景,到最后,要么眺望太远了,收不回来,要么凝视太近了,放不出去,要么就是一直在眺望,却没有凝视,最后就是眼睛瞎了,看不到了。

不过,既然扯到“容器”上面,我可没法及时把话题收回来。我们有很多种常见容器,包括但不限于瓶子罐子盒子桶子袋子。虽然这些名字取得很随意,不同种容器之间的区别很明显:软硬、开口方向、有无顶盖;共同特征也很明显,至少能装东西吧。

但是,这些容器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呢?我想,这些容器都是用来装东西的,而不是用来装容器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因为这个区别决定了容器的使用方式,也决定了容器的使用目的。如果一个容器是用来装容器的,那么它就不是容器,而是一个容器的容器,或者说是一个容器的容器的容器,以此类推,直到无穷大。这样的容器,我们称之为“阿列夫-1容器”。

容器“盛放东西”,可以描述一种状态或者一个动作。常理而言指的是前者,却也要求容器能够与外界交互,能够被打开或者被关闭,能够被装入或者被取出。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容器-东西”状态。尽管世界上也存在着为了内容物不被取出而设计的容器,破坏容器本身却总是能“打开”容器,尽管未必是想要的结果。

回到这个定义,“门”是不是算一种容器呢?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用几尺栅栏围住自己,然后说自己在“外面”,这样门外的世界就是内部了。换言之,世界的联通性不影响把它划分为几个部分,更不必说单纯的“内外”了。“门”两侧也可以说是有“内外”之别的,而且大部分情况下内外是明确且不可违逆的。——这样思考就能发现问题,尽管内外存在,“门”充当的是容器的侧向顶盖,装东西的另有他物。

这下不得不遗憾离场了,我以为能得出显然的结论,却更快的把自己的妄断推翻了。 虽然从逻辑上来说,无法将门与容器类比,但并不影响我对其的浪漫化。

永恒的终结 (高清重置版)

再次回到正题,《永恒的终结》是一部精彩的科幻小说,我个人认为,当之无愧的是阿西莫夫的最高杰作。当然,今天讨论的不是这个,是我们作为读者欣赏故事这个过程的叙述性——哎,说人话,就是“我‘欣赏故事’的故事”。

上文提到,有人永远能强调“玩家”在游戏中的参与性,说人话就是把读者对剧中角色产生情感这件事当作“欣赏故事的故事”中必要且固定的一环。既然游戏已经结束了,有些事情就不会这么简单且美好,留给读者的可能是恐惧、绝望、无趣。毕竟不管你作何感想,作为人还是得继续生活下去的,但是生活多了种落差、多了层阴影,这种阴影就是“永恒的终结”。

说人话!嗯,读后回味无穷。小学时看过的某部儿童读物是梦结局,主角回到生活,“故事告一段落”。当时的我天真的以为,“告一段落”是真的有“第二段落”的。但是没有;不仅如此,我到高中才意识到永恒早就终结了。从此之后,我就失去了和公众一样感受巨大的悲伤或是喜悦的能力。

我想,这种感觉是很多人都有的,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用文字表达出来。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表达清楚,但是我想,我至少能够表达出来,这就是我想要的。

我还读过、看过、听过很多令我难以忘怀的故事,不过到今天也差不多该忘完了。

自从笑声和泪水都不太受大脑控制之后,到现在,我真的好久几乎没看 ACGN 了——偶尔有感兴趣的动画,还是可以追或者补完的;剩下的很多就半途而废了。但是我确实不曾想到,现在让我觉得永恒还可以再久一些的,竟然是我之前以为给我带来精神内耗最多的 Galgame。这确实是很精彩的欣赏故事的故事,尽管写下来仍让人深觉缺乏趣味,但前所未有的体验常人也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吧。

故事是不可能不完结的——对某些两年能水千把章的作者来说,那就不是完结是寸止了——我当然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了。不过,现在有些东西却再次激发了我对故事能够继续的期待。更确切地说,不太具有教育意义的一个续章。考虑到受众的类型,作品一定是携带一定的目的性的,但是有的时候飞得太高了,收不回来怎么办呢?

我们就假装从来没有飞过,继续在地面上跑吧。

エンドマークに希望と涙を添えて
エンドマークに希望と涙を添えて